行业新闻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2-01-0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色农业”是指蓝色农业、白色农业、以及绿色农业,其中白色农业指微生物农业。作为白色农业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产业不仅具有周期快、前期投资小等优势,同时还适用于各个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一荤一素一菌”和“食药同源”是人们生活里常见的说法,食用菌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无论是从国际国内市场、农业农村发展,还是人们物质生活所需,食用菌产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在“双循环”背景下,如何更好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食用菌产业市场价值分析
1.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无论是需求潜力还是市场潜力发展空间均十分充足。作为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将会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另一方面,当下人们生活节奏快、饮食结构不合理,亚健康成为常态,因此,现代人对合理的膳食结构具有极大的需求。食用菌产品具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能够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让更多消费者认可其价值是食用菌产业助力“双循环”发展的关键之一。
2.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我国于2020年底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并实现了国内1亿人口脱贫目标。虽然绝对贫困在我国已被消灭,但并不代表脱贫工作完结,事实上还有大量因病返贫、因教返贫的情况。食用菌产业的特点注定了其将成为防止返贫的一把“利刃”。
3.助力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产业发展已成为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解决农村人口贫困的重要途径。食用菌产业不仅是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能够帮助大量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食用菌产业不仅有利于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同时也能够帮助农村更好的发展。利用食用菌产业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产业链存在短缺的问题,进而实现更高效益。
4.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食用菌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菇齐放”之态,已有多个地区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例如福建尤溪县作为生产食用菌大县,每年产业发展速度都超过了20%,山西省通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出20多个食用菌种;四川省形成“六菇三耳一菌”产业布局。由此,应以实现农业农村发展为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增加菇农收入为根本,发展食用菌产业为目标,从而进一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二/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1.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
2015年~2019年,食用菌在我国产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由此,不难预计食用菌产业到2020年后,整体产量将会超过4000万吨。
2.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分析
在2015年~2018年,食用菌干品对外出口金额和数量,一直处于高速上升状态。然而,2019年我国干食用菌出口量相较上一年减少了6.121万吨,呈明显下降趋势。可以预见2020年及2021年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出口量相较于2019年会更少。
3.我国人均蔬菜及食用菌年消费量
根据国家统计据数据,我国食用菌人均年消费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近几年稳定在3kg/年。但根据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日食用菌摄入应在100g左右,年摄入应在36kg左右。与之相比我国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远远落后于全年人均食用菌的理论消费量,可见食用菌国内消费市场仍极具发展潜力。
三/“双循环”背景下我国食用菌市场预测
1.食用菌产量趋势预测
2010年~2019年食用菌产量保持稳步增长速度,2021年食用菌市场产量和需求均持乐观态度。考虑到现代化农业水平提升、食用菌产业技术进步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可以预见总的趋势为食用菌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2.食用菌价格趋势预测
我国消费市场和结构已呈逐渐多元化趋势,食用菌在市场中消费量明显增加。虽然我国食用菌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还是会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供求矛盾等因素影响而出现频繁价格波动。未来我国食用菌消费市场主要是以国内消费者为主,国外市场为辅,而国内食用菌市场消费价格,将会主导食用菌市场价格。因此,未来食用菌价格,将会逐渐提高,虽然会有小幅度震荡,但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3.食用菌产业国内市场预测
在“双循环”背景下,未来消费市场格局将会以“内循环”为主。“内循环”会刺激行业迎来发展新风口。2020年,全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4.7%。随着人均收入增长,食品类支出也在随着增长。食用菌作为营养价值高、保健价值高、价格平稳的农产品,势必会成为家庭餐桌上的首选。
4.食用菌产业技术趋势预测
目前,从分散农户栽培向企业化和规模方向发展,已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预计2021年有以下技术趋势值得关注;目前出菇采菇还是主要依赖于人工,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自动化信息技术的营养,有望实现机器化采摘;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望实现食用菌从栽培到采摘全记录、全监控、全可控状态;初深加工设备不断进步,有望实现智能分选、智能分级、智能清洗等,满足众多食用菌品种的不同需求,相应的自动化水平有望实现多元发展。
四/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1.推动食用菌产业进入“农业4.0”时代
“农业4.0”时代主要是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物联网为基础开展的一种现代化农业形态,产业发展势必要跟上步伐。食用菌产业应充分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尤其是在智能化栽培管理方面积极作为,首先实现生产车间智能化。通过对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的监测,对食用菌生长速度进行判断;再通过人机界面对其进行调整和分析,通过人机端对生产间进行实施观察便于操作控制;其次生产过程中,大数据体系构建也尤为关键。在传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只能起到基础整理报备作用,如要进行一些较为繁杂的数据分析,传统的数据收集就很难实现,构建规划、规范化的数据库对数据的调用、决策的基础、有效地管控,都能起到重要意义和推进作用。
2.食用菌产业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
物联网可以看作为“物与物”和“物与人”有效连接。不仅是食用菌产业,对于任何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物联网运用都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可以达到增产、高效、优质、节能的效果。物联网应用于食用菌生产时,可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食用菌生产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确保温度、湿度、光照均处在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下;在智能化大棚种菇农可以通过手机端对棚内的智能化设备进行操作;通过手机端对大棚内的各项指数进行实时查询,当棚内发生异常情况会及时通知菇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农业政策和市场行情。
3.加快食用菌产业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小生产”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农产品价格低,出现“菇贱伤农”现象,也就是“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不适应。现阶段农产品供求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农产品需求也在升级,如果有效供给跟不上,就会造成供需出现矛盾的问题。一些地区把关注重点放在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过程上,放在临时性措施上,但没有关注市场需求、没有进行科学地引导。如果想要更好解决“菇贱伤农”的市场缺陷,就需要加强农业结构性改革,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生产经营和生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4.突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扶持
乡村振兴与脱贫致富有效衔接,是异常复杂的工程问题。食用菌产业其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富营养、节资源、保生态的优势,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稳定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政府制定政策的导向性,也对于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直接投入资金、奖励、贷款等方式引导产业发展,避免出现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大量资金闲置的情况,加强监督监管,让该用的钱去到该用的地方去。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政策制定,产业发展都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着眼于当地特色。应努力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政策先行与行业需求二者相结合,形成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合力。
5.缩短“田间”到“舌尖”的距离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直播带货”这一新模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该方式打破了以往静态售卖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动态、实时、双向传播。更全面真实地展示了物品的特点和优势,让消费者更具真实购物感。食用菌产品无论是销售模式还是产品形式均较为单一,未形成品牌特色和产业特色。通过“直播”方式售卖,拓宽了食用菌的销售渠道,也对食用菌产品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需要一批对行业了解且专业的人员进行宣传,更需要在各品类中推出“网红产品”“网红品牌”。形成一种段时间内的巨大品牌效应,再通过优质产品留住客户,从而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以此实现品牌成长的良性循环。
五/结论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必然趋势,食用菌产业应抓住这一机遇顺势而上。食用菌产业发展不仅仅是提高产量拓宽销路,更是要形成一种“菌文化”,才能够达成促进产业生产升级总目标。
来源:食用菌市场